站内搜索 |
郓城县委编办“四聚焦四定位”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
发布日期:2022/6/1 浏览次数:11628次 |
|
为进一步凝聚起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合力,近日,郓城县委编办制定“四聚焦四定位”工作措施,着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,全力以赴推进郓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 聚焦强化党的全面领导,坚守机构编制政治定位 郓城县委编办牢牢把握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政治方向,坚守机构编制部门党的机关、政治机关定位,落实归口管理的工作要求,通过完善编委工作规则、编办工作细则和机构编制事项请示报告制度,将机构编制工作融入组织工作大局,把归口管理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。并依托党政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开展,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。通过进一步规范议事协调机构设置,理顺党的组织同其他组织的关系,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作用。在改革过程中,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谋划、同步推进,确保党的领导制度安排到位、作用发挥到位、实际效果到位。 聚焦优化机构编制配置 把准机构编制功能定位 “挖潜+统筹”,盘活用好编制资源。郓城县委编办树立各类编制资源“一盘棋”意识,借助党政机构改革和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契机,对空编比例超过20%的部门(单位),按比例收回500多名闲置的行政事业编制,用于县级统筹使用,优先保障教育、卫生、基层一线用编需求。 “定性+定量”,精准投放编制资源。按照县委、县政府工作需要及机构编制效益评估结果,郓城县委编办将80%的盈余编制资源用于乡村振兴、疫情防控、民生保障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和关键领域,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,缓解临时性、辅助性、阶段性工作的缺人压力,真正将有限的编制资源用到刀刃上。 “基本+周转”,管好用活编制资源。根据工作需要,郓城县委编办统筹设置了乡村振兴周转编制、高层次人才专用编制、中小学临时编制3个周转专户,通过周转编制的二次调配、专编专用、动态管理,进一步提升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。 聚焦深化基层扩权赋能 突出机构编制工作定位 为进一步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,郓城县委编办聚焦县直部门之间、县乡之间的职责交叉、边界不清问题,建立以编办、司法等部门为主导、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部门间议事协调机制,按照“依法、属地、高效”的原则,分领域、分步骤厘清部门之间、县乡之间职责不清事项,逐步构建起权责一致、协调配合、高效运行的基层管理新格局。 为加快形成县乡一体整体治理新机制,郓城县委编办持续推进“属地管理”工作,进一步完善乡镇(街道)权责清单及权力下放清单,将乡镇(街道)迫切需要、关系民生的权力事项,及时下放、动态调整,用好“乡呼县应、上下联动”平台,以“乡镇吹哨、部门报到”为抓手,推动工作重心下移、权力下放、力量下沉。 聚焦细化审管联动措施 提升机构编制服务定位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。郓城县委编办坚持把作风建设体现在优化环境上,围绕“放管服”和“一次办好”改革,重点突破解决“体外循环”和“应进未进”问题。通过摸底调研行政审批部门提报的337项建议划转事项情况,捋清“应进未进”底数,并针对未进驻的原因,逐个解决,确保“应进必进”。 持续健全机关职能运行监管机制。郓城县委编办牢固树立机关职能运行“大监管”理念,以综合监管、专项监管为基本手段,以重点监管、问题监管为补充完善,逐步构建起对各类县级机关职能运行情况的全天候、全流程、全过程监管。 全面打造为民办事的“服务型”编办。围绕机构改革后体制机制运行情况,郓城县委编办开展专题调研,对标省市、立足实际,通过继续推进简政放权、理顺职责关系、再造办事流程、强化部门协同、实现整体联动,打通审管过程中的难点堵点,充分发挥好机构编制部门参谋助手作用。
|
|
上一篇:郓城县政府系统人员调动申请材料 | |
下一篇:郓城县委编办:以“严真细实快”作风推动实名制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| |